(资料图片)
近20年前,记者刚入行时,参加了一场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。某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一个判断:经济运行存在一个规律性特点,怕冷不怕热。
他认为,经济快一点、热一点,问题不大。发展过热,背离潜在经济增长率太多时,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配置会自发调节,打破紧平衡,使速度降下来。人们之所以又怕速度降得太快、经济冷下来,是因为经济从周期谷底启动,确实要费很大工夫。因此,全球各大经济体都会在经济增速降下来时,动用宏观政策、产业政策等手段,开展逆周期调节。美国所谓的货币周期,正是应对这种经济变化规律产生的一种宏观经济现象。
从过去几十年发展轨迹看,我国经济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特点。不过,从“怕冷”这个维度看,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,韧性、稳定性越来越强,即便在疫情冲击最严重时,我国依然是全球少有的能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其中原因,除了供给方面我国工业体系健全、产业链完整的巨大优势外,需求方面的消费能力一直在稳步增长是关键因素。我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,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广、潜力大、韧性足。2016年、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突破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,2021年达到44万亿元,再创历史新高,是2012年的2.1倍。
近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四月消费数据,再次验证了这一点。
在消费场景恢复拓展,各项促消费政策不断显效作用下,4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,同比增长18.4%,增速比3月份加快7.8个百分点;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.9%,增速比3月份加快6.8个百分点。
餐饮类、出行类等接触型消费增长速度更是惊人。4月份,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.8%,增速比3月份加快17.5个百分点;电影票房收入28.7亿元,同比增长4倍左右,增速比3月份大幅加快;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95.8%。另据测算,今年清明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22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.7%;“五一”假期,居民出行意愿大幅上升,带动旅游相关消费快速恢复,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8.9%。
即便上年同期基数较正常年份要低,但这么高的同比增速,特别是环比数据的增幅,相信人们会得出更为客观的判断。
另一个数据更有意思。就在很多电商平台负责人大喊生意不好做、网购市场的红利已经结束之际,网络购物增长速度却在悄然上涨。1—4月份,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.4%,增速比1—3月份加快3.1个百分点;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.8%,占比较1—3月份提升0.6个百分点。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,作为经济动能中最稳定的构成部分,依旧值得信赖。
《人民政协报》(2023年05月30日第05版)